摘要:兩種唐開元通寶錢在書意、形制、厚薄和背紋飾文字風格上可有較明顯區(qū)別。時至今日,再將又一品獨特罕見且脫譜的唐開元錢帳中點出,遣之上博展賞,以饗泉好。然面日紋,且紋形碩大,卻不僅脫譜,而且在收藏實踐中極為罕見。
開元通寶,首鑄于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。該錢在中國貨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。在整個大唐時期,開元通寶錢計分兩個階段鑄造,一稱武德開元,另一為會昌唐武宗李炎會昌年間鑄造,史稱會昌開元錢。兩種唐開元通寶錢在書意、形制、厚薄和背紋飾文字風格上可有較明顯區(qū)別。其時,鑒于盛唐時代經濟巨大發(fā)展的需要,該錢鑄量很大,延續(xù)至今總體上遺存十分豐厚。因此,多數品種皆較為普通易得。
正因為如此,因而便必然導致其錢因爐別鑄期的差異而版式繁多。在這當中,唐武德開元通寶除了基本的光背規(guī)制以外,還有不少背鑄各種紋式,如日月星和云紋等。在這些除面文外加鑄紋飾錢中,有的遺存相對較豐厚,而有的則遺存稀少甚至極其稀罕難見,成為唐開元錢中的珍品。 愚在之前的博客展示中,已經展示過多品較為稀罕獨特的唐開元錢。時至今日,再將又一品獨特罕見且脫譜的唐開元錢帳中點出,遣之上博展賞,以饗泉好。 首先,品文識書。鑒賞其文,“開元通寶”四字,隸書書體,其字筆劃纖細,書寫規(guī)范,橫直豎立,布局協(xié)調,書意呈現鮮明的唐武德開元通寶風格,古樸而端美。故從書體書意辨品,其乃武德官爐本色,書相之門可開。
而尤其特別的是,其雖光背無文,然,卻在面左下元寶二字之間,鑄有一較為大型的圓圈,而此為“日”紋乃為確定。我們知道,在武德開元中,面星月的錢品有見,譜也有錄。然面日紋,且紋形碩大,卻不僅脫譜,而且在收藏實踐中極為罕見。以本品以及愚之眼界所及來說,似為至今僅見矣。當然,既然有面星月紋武德開元,那么其出現面日紋之品,則也是十分正常,無非看其發(fā)現多于少的問題了,故此不再贅述。
開元通寶市場價值50萬元的是有的,100萬元的開元通寶都是有成交過的,這也說明了開元通寶的收藏價值還是不錯的。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市場成交價格比較高的開元通寶。
其實在目前的市場上,古代錢幣早已成為收藏投資的一個部分,那么到底什么樣的古代錢幣最具有收藏的價值呢?
唐朝錢幣上出現十二生肖的圖案,顯然是受到外國圖案系列貨幣的影響,實驗性地引用到中國文字系列貨幣的發(fā)行中。這在中國古錢發(fā)展歷史上,是有開創(chuàng)性的一件事,也是一個特例。
唐開元通寶錢計有兩鑄,一稱武德開元,另一為會昌開元,兩種唐開元在書意形制厚薄和背紋飾文字風格上可有較明顯區(qū)別。因此,多數品種皆較為普通易得。其中一品,背巨星月北斗星錢,即屬于遺存極其稀罕且脫譜的珍稀版式之一。
開元通寶制作規(guī)范,十錢為一兩,革新了秦漢以來二十四銖為兩的舊制。另外還發(fā)行有金、銀、鐵和鉛質等不同質地的開元通寶錢?! 伴_元通寶”錢是我國歷史上對后世有著較大影響的錢幣之一。自此,開元通寶成為唐以后歷朝的鑄幣標準,沿襲近1300年。
開元通寶又稱“開元錢”、“通寶錢”,不僅是流通了286年的唐朝貨幣,更加影響中國日后一千多年的錢幣形式,可見這枚錢幣的分量有多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