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坐像多認系觀音,立像則有善財童子及韋馱等說。五臺山自東漢建大孚靈鷲寺,唐宋時已是公認的文殊菩薩道場,故觀音之說實不可取。魏晉以降,菩薩的服飾常見有帔帛。
關于淳化元寶,歷史上有很多故事。錢背造像的解說向來多有紛紜。坐像多認系觀音,立像則有善財童子及韋馱等說。五臺山自東漢建大孚靈鷲寺,唐宋時已是公認的文殊菩薩道場,故觀音之說實不可取。韋馱是“二十諸天”中第十二天,世稱韋馱菩薩,中國寺院中常置于天王大殿彌勒像后,面對釋迦牟尼佛像,形象為披甲胄拄金鋼杵(或合掌橫金剛杵于雙臂上),立像與此顯然有異。立像肩上帶狀物實為帔帛而非如意,這在精鑄版金銀錢上得到了證實,其細節(jié)十分清晰,分別自左右腋下延展至肩上,故“如意”之說于此已可徹底否定。
帔帛是宋以前婦女的常用服飾,作用大抵類似于披肩或圍巾,至晚漢代已見流行,因為劉熙《釋名》一書中已講到:“帔,披也,披之肩背,不及下也?!编谒我院笠鸦就顺鰧嵱?,然而在仕女造像中,一直到明清仍是常用的經(jīng)典服式,其造型在唐代較短,五代時加長成為一條飄帶縈繞于肩臂之上而兩端垂于身側(cè)。魏晉以降,菩薩的服飾常見有帔帛。立像背后的焰狀身光,表明其身分當為高級有名號的菩薩,因為低級的菩薩、羅漢、諸天都只能有圓形的項光而不可有身光。佛教造像對“光”的等級區(qū)分是很嚴格的,并且原則上是可以降級使用而不能拔高,所以,據(jù)此即可判定精鑄版的立像等級必為菩薩,坐像當為坐佛。
其實錢背整體可視作一個具體而微的簡化佛龕,因中有穿孔而無法安排好起碼的一鋪三尊,只得進一步簡化為坐立二像:坐佛居左,其結(jié)跏趺坐的方式是吉祥坐,印相為法界定印,當為密宗最尊崇之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,釋迦牟尼的法身;右側(cè)立像當為右脅侍普賢菩薩,不過若按顯教的構(gòu)圖方式則為文殊。因此,似乎也不須太過執(zhí)著于立像的菩薩名號。
中國最早發(fā)現(xiàn)宋代“淳化元寶”佛像錢幣是在1988年春。淳化元寶開創(chuàng)了中國錢幣歷史上第一個“御書錢”和第一個“對文錢”。
楷書渾厚而端莊,行書行云流水,草書奔放又豪邁,各有各的特色,這也是淳化元寶會有價值的一大原因。淳化元寶開創(chuàng)了中國錢幣歷史上第一個“御書錢”和第一個“對文錢”。另外,在淳化元寶中,縮小版別的古錢幣最難得,小平光背的錢幣最常見。
另一些專家認為,這是受到西域錢幣上鑄星月圖案的影響,是錢幣的一種圖案或標記。每枚價值100萬元人民幣。這種佛像金錢以其造型獨特,雕刻細膩,圖案精美和花紋精細的特有魅力,以及其珍貴的歷史價值,贏得廣大佛教信徒和錢幣愛好者的青睞。
淳化元寶真有銅質(zhì)的嗎?近些年來,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伴隨著中國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、各收藏家及收藏愛好者經(jīng)濟實力的不斷加強,日趨繁榮,所以淳化元寶具有非常大的收藏價值將來的升值空間也會非常大。
了解淳化元寶知識的收藏愛好者都知道,該金錢幣的直徑為24mm,其厚度為1.2mm,還有金錢幣中佛像凸出浮雕的部位的厚度為2mm。由實物圖,我們可以看到,錢幣正面刻有行書“淳化元寶”四字。
但是,由于五代時期地方割據(jù),致使佛教受到了摧殘。五臺山出土的這批佛像金錢,是宋太宗淳化年間巡幸五臺山時燒香敬佛專門鑄造的,充分顯示出宋政權(quán)對佛教的重視。
淳化元寶鑒定方法 淳化元寶有什么特點
因淳化元寶價值較大,一枚古錢幣可以賣到一個可觀的價格。其一,我們可以通過淳化元寶的特點進行鑒別,與其他錢幣不同的是,淳化元寶的背文是佛像。這與仿制的銅錢不同,仿制的淳化元寶較為粗糙,摸上去手感十分不好。
淳化元寶價格高昂的原因是什么 淳化元寶重量是多少
對一個外行人而言,聽到淳化元寶的第一反應便是不知所云,認為這是一種由黃金打造的小船狀的貨幣。所以,淳化元寶發(fā)行量并不多,又經(jīng)過數(shù)千年的變更,如今存世的數(shù)量很少,甚至有價無市。因此,淳化元寶的歷史意義遠高于其面值。
淳化元寶御書錢出土量多不多 淳化元寶設計有什么特點
淳化元寶鑄成后,趙炅將錢幣賞賜給近臣,當時就有文學家稱頌錢文是“盡返鵲回之法,掩天龍地馬之名”。鐵錢和縮水淳化均不多見,此外曾在山西五臺山出土過淳化金幣供養(yǎng)錢,淳化小平錢傳世較多,不甚稀罕。